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南高新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關于加強“內培外引”推動市場主體集聚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鹽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強“內培外引”推動市場主體
集聚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關于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推進市場主體集聚發展,加速市場主體倍增,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現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定位,以推動市場主體集聚發展為核心,堅持“內培外引”兩手抓,通過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加強政策扶持和精準服務,推動本地企業提質效、新入駐企業上規模,補齊規模經濟總量偏小、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偏少、企業整體競爭力偏弱的發展短板,推動規模市場主體成為優質企業策源地、穩經濟發展生力軍,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篇章。
二、目標任務
2023年,全市新增“四上”企業2900家以上(“四上”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具備總承包、專業承包以上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下同),其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8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1478家,具備總承包、專業承包以上資質的建筑業企業270家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65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391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招商推介力度,推動“外引”企業上規模。
1.準確錨定招商對象。為實現全市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筑牢“5+2”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和23條產業鏈基礎,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規上企業鋪天蓋地、“一、二、三產”競相發展的良好經濟結構,各地要加強對招商企業的研究,結合企業營收、項目畝均投資、畝均稅收等,積極招引一批財稅貢獻大、科技含量高的優質企業。重點聚焦當前達到規模以上標準的“四上”企業,積極對接央企或行業龍頭企業來鹽設立子公司,發揮“四上”企業支撐優勢,引領全市經濟實現快速增長?!藏熑螁挝唬菏泄ば啪?、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國資委、市水利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郵政局、市通管辦,各縣(市、區)政府,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南高新區管委會,以下內容責任單位均含以上單位,簡稱為培育主管單位〕
2.整合優化招商資源。深入推進“產業大招商”活動,整合梳理招商政策資源,強化招商服務對接,完善招商工作機制,實現招商要素資源高效集聚。各地要快速行動,赴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集聚區招商引資,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力爭實現當年入駐、當年投產、當年入統。瞄準我市23條產業鏈,招引龍頭及配套企業,放大協同發展優勢,快速形成規模效應。各地要積極盤活閑置土地、樓宇、廠房用于承接新招引項目,對租用國有企業廠房且當年成為規上工業企業的,支持當地園區和國企減免當年租金。(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
3.強化重點項目入統。強化招商引資項目臺賬化管理,梳理簽約項目,實行在談簽約項目首席負責制,對項目實行臺賬化、清單化管理。加強各地新招引項目跟蹤服務力度和運行監測,達到“四上”標準企業及時申報入統,2020-2022年列入市5000萬項目管理平臺的竣工產業項目,“四上”率不得低于90%、70%、50%。(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
(二)加強臨規企業培育,推進“內培”企業提質效。
1.實行臨規企業靶向培育。堅持部門協同、市縣鎮區聯動,有序推進、持續發展,瞄準2023年新增2900家“四上”企業目標,各地按照“四上”企業規模50%的標準和目標數120%的比例建立“四上”企業培育庫。各縣(市、區)政府落實“四上”企業培育的主體責任,各鎮、街道、園區做好具體推進工作。各相關部門按照《關于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負責督促指導企業入庫工作。對2023年新增“四上”企業,按《意見》要求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財政局)
2.助力臨規企業拓展市場。鼓勵星級企業、重點產業鏈企業采購“四上”培育庫企業產品,支持“四上”培育庫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拓展境內外市場,采購方式和展位交通補貼等按照《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予以支持。支持限上批零住餐企業參加“春夏秋冬”四季消費促進活動和“蘇新消費·銷售競賽季”,享受相關激勵政策,推動達額企業列統。支持“四上”培育庫企業進行智能設備投入和數字化改造,積極引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有效投入和成功認定的按照相關專項資金政策予以獎補。(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財政局)
3.加強臨規企業金融服務?!靶∥①J”“蘇科貸”等政銀合作產品支持“四上”培育庫企業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四上”培育庫企業貸款擔保費率低于1%,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對“小微貸”“信保貸”等專項貸款產品免收擔保費。發揮市產業投資母基金作用,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地投資母基金、鹽城融合基地新興產業基金等,加大對臨規企業投資和賦能力度。對銷售超1000萬元工業企業、500萬元服務業企業、建筑業達標企業開發專項金融產品,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四上”培育企業投放新增貸款比重進行考核獎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四上”培育庫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優化信貸結構。(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鹽城銀保監分局)
4.幫助臨規企業降低成本。市稅務局和市行政審批局指導各地各條線逐一向“四上”培育庫企業宣傳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市稅務局和市行政審批局設立專門信箱,接受“四上”培育庫企業咨詢和投訴,確保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鼓勵各地向免費提供職業介紹且成功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放就業服務補助。培育庫企業組織新招用職工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為10千伏及以下“四上”培育庫企業全面建設外部電力接入工程,無需用戶投資。(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人社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稅務局、鹽城供電公司)
(三)深化部門聯動協作,凝聚“四上”企業培育合力。
1.凝聚合力統籌協調推進。按《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抓緊細化落實具體措施,精準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市國資委負責并督促指導各地推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含下屬所有級別,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公司)進入“四上”統計,全市國有企業入統率不低于90%,對未進入“四上”統計的國有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市發改委負責并跟蹤督促各地推動重點項目進入“四上”統計,入統率目標見第(一)條第3點。市財政局負責并督促指導各地推動獲得財政獎補的本地企業和中標政府采購的本地企業進入“四上”統計,做到“應入盡入”。市工信局負責推動星級企業進入“四上”統計,負責幫助并督促指導各地盡快推動中標政府項目的數字經濟產品供應商進入“四上”統計。市住建局負責幫助并督促指導各地推動建筑業央企、優質大型建筑業企業將總部遷入鹽城或在鹽成立法人企業,盡快進入“四上”統計。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負責“個轉企”行動,建立“個轉企”重點培育庫,做大企業市場主體蓄水池。市科技局聯合市工信局統籌推進“規升高”、“高升規”,全年新增100家規上高企。(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
2.規范市場主體統計活動。各地和市各有關部門要依法規范企業行為,市稅務局要引導和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合法經營、依法申報。市統計局要做好新增規上(限上)企業的申報、確認,指導企業做好入庫申報和聯網直報工作,配合相關部門解決企業在入庫申報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申報質量。積極宣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組織開展統計員業務培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統計數據,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可信。(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市統計局、市稅務局)
四、保障機制
(一)完善工作機制。由“三轉一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全市“四上”企業培育工作,制定工作計劃、會辦重點問題、當期調度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各責任部門積極做好與各縣(市、區)政府的對接協調,細化落實具體措施,精準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各縣(市、區)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做好具體工作推進。市“三轉一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向各地各部門通報工作完成情況。(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
(二)加大考核力度。將“四上”企業培育納入以下考核。一是納入市對縣綜合績效考核,并加大考核力度,市統計局會同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務局開展考核工作。四類規模以上企業培育考核分值均為總分四分之一,各地完成目標任務得基本分,拉大板塊間完成度得分差距。二是納入園區等級創建考核,各園區完成目標任務得基本分,拉大園區間完成度得分差距。三是將國有企業入統率、重點項目入統率等納入相應考核。(責任單位:市委考核辦、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統計局)
(三)營造良好氛圍。深入落實“企業大走訪”活動,定期收集企業訴求,“銷號式”、“清單式”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困難。向重點“內培外引”企業發放“鹽商服務卡”,充分發揮鹽企通作用,為企業提供政策發布、匹配、申報等一站式服務。強化宣傳推廣,表彰一批“四上”企業培育先進地區和單位,宣傳一批重點“四上”企業,擴大“四上”企業示范帶動效應。(責任單位:培育主管單位)